top of page
搜尋

有田燒(佐賀縣)

說到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就是「有田燒」了。有田燒是在九州佐賀縣有田町(ありたちょう)一帶生產的陶瓷器,也是全日本最早生產陶瓷器之地。於1977年被日本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在世界上「伊萬里燒」這個別名更廣為人知。


有田燒的歷史

有田燒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6 世紀末期,跟隨豐臣秀吉出兵朝鮮的佐賀宗藩鍋島先生帶回一批當地的陶瓷工匠,讓處於陶瓷器技術後進國的日本,有機會吸收及掌握他國的陶瓷器製造的技術,並融入自身的文化風格,轉化成為自己的陶瓷器。其中一位叫做李參平(りさんぺい)的陶工,在有田泉山發現了適合製作陶瓷的土壤,從此開啟了日本未來的陶瓷器發展道路。

17世紀末期起,除了日本國內,有田燒更是大量出口至海外,特別是歐洲地區。由於有田町是個完全不靠海的內陸小城鎮,所以都會運往最近的伊萬里港出口,因此,特別是在海外,有田生產的瓷器又被稱為「伊萬里燒」。後來隨著明治維新日本開國,鐵路運輸開通,有田燒不再需要透過伊萬里就能運送到日本各地,自此才與伊萬里燒區分出來,獨立成為一個陶瓷器的品系。


有田燒的特色

有田燒最大的特色就是輕、薄、白瓷搭配藍色傳統日式紋樣,類似中國的青花瓷,充滿古樸的厚重感,質感猶如玻璃般順滑卻非常堅硬,還具有耐劃、耐熱、耐用的優點,適合日常生活使用。而依據燒製年代和款式的不同,有田燒又分為古伊萬里樣式、柿右衛門樣式、金襕手等。除了這些樣式外,還有專門只用來「獻上用」的上等有田燒,包括專供藩主使用的「鍋島樣式」及進貢皇室的「禁裹樣式」,都是最高級的有田燒。此外,在有田燒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匠人們還借鑒了歐洲元素,使陶瓷器融合著東西方的美,自成一派。

1. 古伊萬里樣式

在17世紀,那正是中國瓷器聲名遠播的黃金時代,全球都在追捧,故剛萌芽的有田陶瓷器產業就以仿效中國瓷器的花紋圖樣和技法風格為藍本,對內銷售日本市場 ; 對外,剛好碰上產業龍頭中國陷入明末清初改朝換代的戰亂中,無法供貨給歐洲國家,於是日本接手中國原本的陶瓷器訂單,在轉單效應下,有田燒大量透過伊萬里出口到遙遠的歐洲。

因為有這樣的時代背景,所以古伊萬里樣式的風格,專指有田在整個江戶時期使用染付(そめつけ)以及金襴手(きんらんで)兩種裝飾技法生產出來的陶瓷器。「染付」其實就是中文「青花」的意思 ; 而「金襴手」就是在彩繪的瓷器上用金泥或金粉描繪圖樣,呈現豪華絢爛的富麗感。不消說古伊萬里樣式是帶有濃濃的中國風。


2. 柿右衛門樣式

柿右衛門樣式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濁手(にごしで)或者稱濁手素地(にごしできじ),直譯中文是乳白色瓷胎。是以獨特的乳白色瓷胎為底,上面繪制非對稱式的留白彩繪,這襯托出彩繪圖樣的纖細和秀麗感。


早期彩繪圖樣的主題受到中國影響很大(花鳥圖、鳳凰圖),之後逐漸回歸到日本的文化,描摹日本的花鳥風月 (岩梅鳥、鹿紅葉、秋草) 為主。而上彩的顏色有赤、綠、黃、青,後期又加入了紫、金兩色。由於初代酒井田喜三衛門偏愛使用朱紅色為主色調,濁手的工藝被稱為「赤繪」(彩繪)。據說是初代喜三衛門經過無數次的嘗試,才終於調出跟濁手相得益彰的理想紅色),也正因為這赤繪的紅色接近熟透柿子的紅,「柿右衛門」一名就此得來。


3.鍋島藩窯樣式

「鍋島藩窯」中文就類似於「官窯」、「御窯」的概念。也就是說這裡所生產的陶瓷器,都是專供藩主使用或餽贈給其他大名,以及進貢給幕府將軍和天皇的,是非販售用的陶瓷器。由於是「獻上用」的高級陶瓷器,所以製作非常精巧與嚴謹,加上所生產出來的陶瓷器全部都由藩主收購,匠人們完全沒有經濟上的顧慮,可以全心全意地追求陶瓷器製作技藝,精益求精,故這陶瓷器規格、紋飾圖樣,並發展獨樹一幟的和式風貌,於富麗華美中透露沉著莊重的氣息,正與江戶時代各貴族之格調、風範相稱。

鍋島藩窯樣式的特色,是以染付為基礎,並雜揉赤、青、綠三色進行彩繪的技法,被公認是日本彩繪瓷器當中最精巧的,還特別用「色鍋島」這樣一個類別來稱呼。

0 則留言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